哈佛商业10节思维训练课,让你学会高效解决问题(挑战1个俯卧撑)
哈佛商业10节思维训练课,让你学会高效解决问题
深度度工作
重来更简单有效的商业和职场逻辑
微习惯总是半途而废,如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
新思维;
讲到:故事力,共情力(亲子教育,领导力必听的共情力讲的特别好),交响力(要真正的改变不是学习新知识,而是改变旧模式,看问题的角度比智商本身更重),愉悦感,意义感
稀缺如何让自己在思维上变得更富足
学会提问
慢思考
自私的基因;
《自私的基因》一书的主要观点正好就是书名。道金斯认为,生物的个体和群体只是基因的临时承载体,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,基因既是遗传的基本单位,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。而且,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,它们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,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、更快地复制,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,墓因是无所而不为的。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,是基因之间的一种互相利用,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复制。不同的生物运载着不同的基因组合、好的组合使所包含的基因都能成功地扩增,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也能兴旺发达,而不好的组合会导致所包含的基因的扩增不那么成功,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也会衰亡。这就从基因的自私性这一方面说明了生物的兴衰史,亦即生物的进化。
“自私的基因”的观点同样能说明很多生物的行为,竞争性、争斗性的行为当然是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性,就连“利己主义”与“利他行为”也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。在“利己”与“利他”两种可选的策略中,哪一种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复制,生物就会选择哪一种策略。
人类简
挑战1个俯卧撑《微习惯》
MP3:讲到无知之错,无能之错
什么是微习惯:一个习惯的养成起步难度,小得不能再小,小到不可能失败时,无需花费任何意志力就能完成。例如:挑战1个俯卧撑,每天看一页书,每天写50字日记。
微习惯核心内容
我们先分析一下以往培养习惯的策略:
1、动力策略最容易失效。或许有几次是有效的,但长期来看不可靠。
·动力是人的感受,热情是不可靠的,容易由受身体状态、外部变故打击而影响。你也许刚被某“鸡汤”网文打了鸡血,头几天冲劲十足,但过几天后就有被“透支”了的感受,而“鸡汤”也被淡忘了。
·边际效应递减。习惯是需要重复培养的,每重复一次,带来的愉悦感会降低一次,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,坚持的难度会越来越大。这就是“热情递减法则”。
2、意志力策略相比动力策略更有效一些,但也会失效。
·和动力不同,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。
·但肌肉也有累的时候,意志力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,有时当你工作忙了一整天回到家,那还有什么意志力可言,巴不得“葛优躺”。
其实,培养新习惯,有点像火箭克服“万有引力”的过程,刚开始时特别耗能,火箭越重,耗能越大,并且后续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可能令你失败!只有到了“无重力”状态(对做这事毫无心理负担甚至喜欢),才代表习惯已养成。因此,有效降低习惯的“质量引力”(目标任务的难度),起步就轻而易举,过程也非常“节能”。
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
原书说培养习惯有8个步骤,经过个人的实践,微习惯的关键举措主要是4项:
1、无负担冷启动,即微量开始。靠近,前进的第一步总是最重要的。当人们开始做一件事后,我们的大脑总会为其寻找合理性的(否则就认知失调了)。一家银行可能因为规模太大而不至于失败,而微习惯是因为太小而不至于无法完成。
2、自发的额外环节。起步后,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“额外环节”。还记得物理学上的摩擦定律吗?“静态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”,反过来利用这个特性就是,如果我们动起来了,反而不容易停下。总之,一旦动起来,你往往会自发的超额完成。
3、建立正反馈,自我效能的自然提升。随着习惯的推进,你的会慢慢地感受到“变化”和“激励”(如果没有,请人为制造一个替代的奖励),你最好能简单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。在这个过程中,切记不要“贪”,摆脱高期待值,原来的低目标微习惯不要改变。例如,你定了“每天挑战1个俯卧撑”这个目标,一个月后不要因为自己现在能做30个而把目标调整成“每天挑战30个俯卧撑”,如果调高目标值,你有可能在习惯完全养成之前,因为某天的挑战失败而气妥 ,使习惯处于瓦解的危险边缘。
4、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。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就是抵触情绪减弱,启动习惯时不需要经历思考和心理抗争,即“无意识”(或者叫“无为”),也无需监督。
我的实际案例:
1)一次只制定一个微目标,明确时间安排。为了增强体魄,很早之前我就定了个目标,练棍(2.5m红木长棍),结果一直无法坚持下去,因为练棍实在是耗费体力,刚开始几次就辛苦得受不了。于是我运用微习惯,要求自己每天只练一遍套路(不到5分钟),套路是最轻松的,并且只练一遍,毫无心理负担。
2)运用备选手段。由于平时要上班工作,为了防止我因为白天工作过忙到了晚上疲惫不堪而实在不想练,或者因为突发性事件冲突(如加班,有社交活动)而中断,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“变通法”,这里运用了“结构性拖延”技巧,如果我不能练棍,那我就在家里练俯卧撑,那怕是只做一个俯卧撑也可以,反正俯卧撑也是可以增强体魄的,对我来说,练俯卧撑相比练棍实在轻松太多!
3)建立“触发扳机”(避免健忘),转换环境(减少干扰),寻找伙伴。一般到了晚上8点,我会带着宝宝一起到楼下去,我练杆,她玩耍或来回跑圈。偶尔也试过忘或因为事情中断的情况,这时可以赶在睡觉前爬起来做一个俯卧撑代替(好吧,至少我很开心我完成了最基本的挑战)
4)刚开始三周,我是每周练棍1~2次,一般能坚持10分钟,太好了,至于相比5分钟,我超额完成了任务。有时实在疲惫,或者觉得练棍有点痛苦(我脑里的大象不想动了),我就改做俯卧撑(一般能做一组,个数不定)。
5)在“不稳定期”发现正反馈。一个月后,当我发现我的体魄,以及在和别人对练咏春时,人家能感受到我明显进步,我尝到了"甜头",正激励反馈开始自发建立,抵触情绪也明显减弱。
6)倦怠期。这次相对比较顺利,倦怠的情况不太明显,可能是由正反馈激励比较给力。最终两个月后,我每周至少稳定练棍两晚,每次都能自发超额完成任务60分钟(这时除了棍的套路,枯燥的单个动作也能反复练上百次),不练棍的时候做的俯卧撑变成了三组,每组至少30个。这时还带来了一个额外的红利,我发现睡眠质量也跟着提升了。
个人总结的一些金句和心得:
如果没有产生什么结果,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。实际上,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会有损自信。
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,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。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
人们也总是习惯性地高估某一次做了很多事的效果,而严重低估长期坚持一件小事后,时间所带来的加成效果;低估了重复的力量。
如果一个策略已经失败了好几次,那就该换种方式试试。爱因斯坦说过“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同一件事,而期望能得到不同的结果,这就是荒谬”。如果它不适合你,就算适合别人,那也没有价值。
压力会促进人们更加依赖以前的惯性行为。启动一个新的习惯时,我们就容易面临心理负担,再加上生活工作的其它压力就更槽了!而“遇到压力时,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,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。”在《我的两年战拖心得》一文里也说过类似的话。
推荐羁绊:《瞬变》,《正念的奇迹》,《终结拖延症》,《绿灯思维》,《习惯的力量》
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huanyeseo.com/post/119.html
本文 暂无 评论